“最漫长的旅程”——《印度之行》读书笔记

文化 网编 2023-06-12 13:38 241 0
福斯特(1879-1970)同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夫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天使惧于涉足之地》(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别业》(1910)、《印度之行》(192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与《印度之行》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就像小说所反映的印度社会一样,小说由一连串偶遇、聚会展开叙事。

“最漫长的旅程”——《印度之行》读书笔记

福斯特(1879-1970)同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夫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天使惧于涉足之地》(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别业》(1910)、《印度之行》(192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与《印度之行》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我记得在“佳片有约”看过《房间》,不过现在已无多少印象。

读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就像小说所反映的印度社会一样,令人感觉混乱和神秘。套用福斯特的第二部小说名,阅读此书实在是一个“最漫长的旅程”。

燃情迈阿密 印度_印度的风土人情_印度色毛情视频

小说由一连串偶遇、聚会展开叙事:清真寺的偶遇、俱乐部里的搭桥聚会、菲尔丁的茶会,及至作为小说重心和高潮的马拉巴山洞之行。小说描写的两大群体——印度人和在英印人都试着刻意地去接触对方、增进了解和友谊。但除了偶遇之外,每一次聚会都是特意安排,参与的各方多非情愿,而结果也总是失败收场,这喻示着不同群体、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与人之间联结交往之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误解如此之深,相对于走马观花的旅行,这才是真正“最漫长的旅程”。

印度色毛情视频_印度的风土人情_燃情迈阿密 印度

马拉巴山洞之行及由此引起的诉讼是本书的高潮。集中展现了英印人的傲慢、无知、冷酷、虚伪(以朗尼为代表),和印度人民虽贫困落后却渴望自由和友谊的强烈愿望(以阿齐兹为代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法庭审理那段,虽然是在将近100年前的印度,我们看到,司法的程序、权威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庭审中有一个插曲,辩护律师提出反对包括一干政府官员在内“这么多欧洲的女士和先生都坐在审判台上,他们会对我们的证人起着威胁的作用”,而同为英印人的法官同意了这个提议。一手操纵案件的控方阵营的最终失利,在此已得到喻示。

燃情迈阿密 印度_印度的风土人情_印度色毛情视频

福斯特本人于1912、1922年两次到印度,对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传说、历史背景都有较深的了解。《印度之行》这一书名据说是源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福斯特借用它来,不仅真实地表现英国人到印度的旅程,而且寄予了他的人类应该“联结”起来的思想。这部小说的优点在于对那些聚会、宗教仪式的描写,缺点则在于叙事中总是暗含着作者的用意、倾向,显得刻意,不够自然、含蓄。

印度的风土人情_印度色毛情视频_燃情迈阿密 印度

这本书译文质量上佳,且有不少注释说明,帮助读者了解宗教神话、历史故事和创作背景。文末附录的评论、后记,对福斯特本人和这部小说有精辟的研究和介绍。让人疑惑的是,版权信息中还有邵翠英作为第二译者,但在封面及后记中却均无提及。

印度色毛情视频_燃情迈阿密 印度_印度的风土人情

《印度之行》,(英)E.M.福斯特著,杨自俭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28元。推荐指数:★★★。

2012年5月16——28日 于绍兴

勘误:P315“友谊以及人血价值和尊严”中,“血”应为“的”。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