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综合 网编 2023-03-02 17:18 233 0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下面的注解也突出了提问者对历史有相当的功底,实际上清朝皇帝后宫中的蒙古后妃数量不是在乾隆之后开始下降的,而是在康熙执政之后,清朝皇帝娶蒙古女子的数量大为减少。

就拿康熙皇帝来说,康熙皇帝一辈子妻妾数量为53个,但是来自蒙古部落的女子仅仅2个,均是出自科尔沁部,一个是科尔沁台吉阿郁锡的女儿,还没等到成婚就已经过世,追封为慧妃;另一位是科尔沁达尔汉亲王和塔的女儿,康熙五十七年被封位宣妃,两位无论是从封位还是存在感都比较低,低的民国时期编纂《清史稿》的时候把这两位给直接忽略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好歹别的嫔妃至少还有封号和姓氏留下),怎一个“惨”字了得。造成清朝宫廷中蒙古后妃的数量大为减少的情况有三个:

一、直接原因:皇家内部权力斗争的需要,立满族大臣之女更能加强皇室权力。

话说顺治帝死后,其子玄烨8岁的时候继位,是为康熙皇帝。在顺治弥留之际,为了制衡下五旗的亲王,确保其子皇权稳固,顺治皇帝委任上三旗的大臣4人来做为辅政大臣,即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而在康熙四年,皇室将四大辅政之首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纳入宫中,册为康熙皇帝的皇后,自然蒙古贵族之女就落选了。

二、主要原因:避免因为皇帝与蒙古出身的皇后在情感上矛盾爆发而导致满蒙关系的疏远。

这还与顺治帝的经历有关,话说顺治皇帝与科尔沁出身的两个皇后从感情上极度不和谐,其中与第一位皇后就是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之女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级别,达到了废后的程度,按照顺治帝福临的现身说法就是“包办婚姻害了朕,皇后很不贤惠,朕很不满意,还经常猜疑提防朕,朕已经忍很久了,必须废掉”,(黑体字部分是《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和《董鄂妃行状》综合写出)所以,吴克善之女就被“降为静妃,改居侧宫”。据朝鲜史书所记载吴克善之女含恨回到娘家居住,不再回京。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卷二》:闻蒙古之女,曾为顺治君之后,失宠黜还其国而生子,年今十四。清人屡请于蒙古而终不送还。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顺治十一年,又娶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为皇后(又是一桩包办婚姻),而此时,顺治皇帝和董鄂妃正情意浓烈(话说顺治对董鄂氏绝对是真爱,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为其亲自写了《董鄂妃行状》,根据《行状》上说的,有一次顺治帝居然要和董鄂妃一起批阅奏章,幸好董鄂氏是一个知趣的人加以拒绝,这是鼓励董鄂氏做武则天吗?),所以这位蒙古族皇后的感情生活可想而知,自然是一结婚就守了活寡,所谓“贵妃董鄂氏方幸,后又不当上旨”。

顺治帝看这位第二位蒙古皇后越来越碍眼。据顺治帝亲笔写的《行状》所言,在顺治十四年冬,他又想来一个废后的大操作,因为董鄂妃的坚决劝止而作罢,算是勉强保住了皇后的头衔,但是受委屈是肯定的。

顺治帝因为感情上的任性也罢了,但是皇室的感情不比普通人,往往和政治挂钩,科尔沁两任皇后,一个被废,一个守活寡,这当然引起了科尔沁蒙古那些皇家外戚的极度不满,科尔沁王公在心里对顺治非常抵触。矛盾在顺治十六年爆发,那一年顺治帝决定召漠南诸蒙古的额驸们及公主来京,顺便请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第一任废后的父亲)及其弟满珠习礼同来,一起吃饭(大概顺治觉得心里有愧),没想到兄弟二人也倔强,说自己和子孙们有病来不了,顺治帝当时就怒了,下诏申斥,吓得满珠习礼星夜赶来,而吴克善也被降爵位,罚马千匹,后来惩戒目的达到,白免于处罚。附图。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所以如果顺治之后的皇帝再选立蒙古皇后如果感情不睦,又会造成类似情况破坏满蒙关系,还不如限制蒙古女子的娶进,把对满蒙的友好关系降到最低。何况清朝在入关后,清朝的帝王迅速汉化,比如说顺治就是“好汉语、慕华制”,他们的品味也大为改变,喜欢温柔、汉文化素养高的汉人女子或者汉化的满八旗的大家闺秀,对于淳朴的蒙古女子反而看不惯了,这从顺治帝对董鄂氏的感情就可以看出来了。

三、根本原因:清朝取得全国的稳固统治,漠南蒙古地位下降。

从顺治帝开始,清朝的实力不断增长,对取得全国统治的清政府而言,随着对漠南蒙古的统辖加强,巩固蒙古关系不再像入关前那么重要,试想如果不是实力膨胀,顺治帝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废立皇后了。

所以,这三个原因导致了嫁入清朝宫廷的女子越来越少,但是满蒙联姻还是得持续下去,所谓“北不断亲”嘛!满蒙联姻就逐渐变成了由清帝单方面掌握,主动强制的向蒙古出嫁皇女的指婚制度,其目的就是培养对清朝中央有向心力的蒙古领主。随着时间发展,嫁进清朝宫廷的蒙古女子越来越少,而嫁入蒙古的清朝宗女越来越多,乾隆一朝总出嫁人数高达176人。

清帝主动将公主、格格指嫁蒙古部族,那些被赐嫁的封建蒙古部落王公子弟也因此感到非常荣耀,视为蓬荜生辉的大事。就比如在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帝将其第十三女嫁给翁牛特部扎萨克郡王仓津,随后又去看望公主、额驸,送入该部时,受到了该部热烈欢迎,一个边区部落和清朝君主结为亲家,其荣耀感可谓不言而喻。

《康熙起居注》四十五年八月初八:臣等翁牛特蒙古,俱已各得其所矣!今又下嫁公主于吾王,圣驾亲临,翁牛特蒙古光荣多矣!”合词迎驾,欢呼动地。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而那些与清朝结为亲家的蒙古贵族对清朝统治竭力维护,在清朝入主天下、平定叛乱、稳定北疆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比如三藩之乱的时候,以科尔沁为首的漠南蒙古与清朝联姻最重,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于康熙十三年出兵10000余人帮助清政府平定叛乱。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而在消灭准噶尔汗国、安定北疆的过程中,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额驸策凌在关键时刻额尔德尼昭战役率领其部兵大败准噶尔部,确保了北疆战线的稳定,其后策凌父子也成为了清廷稳固北疆的重要依靠力量,所谓“世长朔漠,世翰西陲,功名追卫、霍,忠贞符合日䃅。本朝外藩勋戚之盛,内蒙古推科尔沁部,外蒙古推赛音诺颜部”。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综上所述,满蒙联姻总体趋势是由于政治、文化等原因,蒙古女子嫁入清廷的人数越来越少,而清廷指嫁给蒙古领主的公主和格格们越来越多,那些被指婚的蒙古额驸们为清朝在疆场上纵横驰骋,确实对维护清朝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所谓“有清蒙部,实多勋戚。天、崇开国,康、雍御准,咸、同之间,汤定粤、捻,均收其助”。

为何满蒙联姻在乾隆朝达到顶峰,乾隆之后清朝后宫就几乎再没有蒙古后妃?

引用文献:《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康熙起居注》、《清史稿》、《清稗类钞》、《圣武记》、《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清皇室四谱》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