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属于农村吗?县城呢?

文化 网编 2024-02-12 10:13 105 0

如果讨论的是自然镇和自然村,那么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散村,集村地区的差别。

一、自然镇通常是农商混杂聚落

所谓自然村,是单个的农业聚落,居民皆为农业人口。自然村有大有小,规模比较小的自然村,称为散村;规模比较大的就是集村。

自然村的建筑以村民住宅为主,中间有巷,但没有店铺等商业用房,所以自然村也可以称为是一种农业“宅区”。

无论是否在农业时代,都会存在商品经济,那么就会形成集市,固定的店铺就形成了街市,“巷道”变成了真正意义的“街道”,这样就形成了集镇。

这里聚居着的就不是农业人口了,而是工商业人口。因此,街道以及两边的店铺,以及居民住宅(有时候是一体的,例如会有上宅下店,前店后宅的结构),就可以看做集镇的核心部分,视为商业“街区”。

不过,可能你也发现了,我并没有用“自然镇”来形容“街区”,而不是像村庄一样,自然村和“宅区”是等同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集镇的“街区”,往往并不会独立于自然村另外发展,另外形成单独的聚落,而是附属于某个或者几个自然村。

也就是说,自然镇实际上是农业“宅区”加上商业“街区”的混合形态,人口也是由农业人口和工商业人口共同组成,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聚落。

如果我们将农业宅区看成“村”,商业街区看成“市”,那么自然镇也可以说是一个村市聚落。

即:

乡野小神医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乡村小春医免费阅读百度_乡非

自然村=农业聚落=农业“宅区”=村=农业人口

自然镇=农商聚落=农业“宅区”和商业“街区”=村+市=农业人口+工商业人口。

但是这种形态,实际落实到集村和散村地区是有差异的。

二、散村地区更容易形成纯粹商业聚落的自然镇

集村地区的自然村规模很大,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街区”往往很难超越“宅区”的规模,自然镇基本都是农商混杂的聚落。

在集村地区,除了极少数特别大的自然镇,几乎只有县治所在地的“街区”,也就是县城才能形成纯粹的商业聚落,这就是所谓“城关镇”。

散村地区则是相反,这里的自然村规模很小,所以,只要有相对多的工商业人口,相对大的“街区”,“宅区”就会变得很小,这样一来。自然镇就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商业聚落了。

另外,许多散村地区,甚至单个聚落内部也会有些分散,村民住宅并不紧密联结,这种情况下,真实的聚落规模还会更小。

所以一般来说,在集村地区,村和镇的分界不太清晰。人们会更多将比较大的聚落直接称为镇,而并不管其是否有商业成分。也就是说,自然村和自然镇都可以叫镇。

在商品经济特别不发达的地区,自然镇的商业成分很低,“街区”很小,这种情况下,除了县城驻地的城关镇,基本就是大型乡村的代名词。

乡非_乡村小春医免费阅读百度_乡野小神医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在散村地区,村和镇的界限就比较清晰,因为绝大部分的自然镇规模都要远超自然村。聚落的大小决定了它是商业聚落还是农业聚落。

在这些地方,镇就更多是一个近都市概念,而非近乡村概念,人们也不会将村和镇混淆,自然村就是村,自然镇就是镇,不存在将大型的自然村称为镇,因为这里不存在这种体量的自然村。

就集村,散村的分布来说,我国北方的华北平原;南方的东南丘陵,鄱阳平原都是集村为主,可分别称“华北集村区”“东南集村区”。

南方的四川盆地,云梦平原,太湖—江淮平原,则是散村为主,这一片均位于大陆中部的长江流域,可称“中部散村区”。

南方的云贵高原和北方的黄土高原,则散村,集村皆有,可分别称西北,西南集散村区。

显然,自然村越小,商品经济越发达,村镇界限就越清晰,反之,自然村越大,商品经济越落后,村镇界限就越模糊。

三、典型三类地区的自然镇

这方面最大的两个对比例子就是华北平原和太湖平原。

华北集村区的华北平原,自然村规模最大,而明清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常出现规模极大的自然村,也会出现规模一般,内部“街区”很小的自然镇,两者的面貌差异是很小的。

因为商品经济落后,所以这里自然镇的“街区”普遍都很难做大,无法形成那种纯粹商业聚落的自然镇,换言之,华北平原的自然镇,皆为“村镇”。

与此相反的是中部散村区的太湖平原,这里自然村规模很小,但明清商品经济最为发达,于是这里就形成了大量纯粹商业聚落的,规模不等的自然镇,有很多还很大。

这里的自然镇,也就被学者称为“市镇”,来表明它并没有农业成分。著名的江南四大古镇,即南浔,乌镇,周庄,西塘,都是如此。

介于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是东南集村区的珠江/韩江/闽南三角洲等华南沿海平原一带,这一带明清商品经济发达,但自然村规模很大,于是这里形成了农商比较平衡的“半市半村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北方集村区,东南集村区皆为宗族化地区,因此自然村多为单姓聚居,而自然镇则显然是杂姓聚居,北方集村区则无论村镇均为杂姓聚居。

因此,这一带的村镇虽然面貌有接近之处,但区别还是十分明显,村镇的界限介于华北平原和太湖平原之间。

四、行政建制意义上的镇,乡和村

建制镇,建制乡与行政村,和自然镇,自然村的概念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建制镇/乡囊括一个较大的自然镇和周边若干自然村,实际上包含了聚落和周边的土地,是一个广域范围。而自然镇,自然村仅仅指聚落。

建制镇,乡的区别则主要是看自然镇上的非农业人口数量,常理来说,非农人口较多的则应当设立建制镇。不过实践中这个门槛很低,所以许多建制镇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本质是建制乡。

自然镇通常会被再度划分,分为社区和行政村,商业的“街区”自然划分成社区,农业的“宅区”就是行政村了。

乡野小神医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乡村小春医免费阅读百度_乡非

不过,因为前面已经说到,建制镇门槛不高,所以,很多建制镇下面因为“街区“太小,连一个社区的体量都达不到,因此都是行政村的也很常见。

不过,即使都是行政村,但“街区”总是存在的,这块地方一般就是建制镇或者乡的政府驻地,行政村的名字以外,也叫某某集镇,但注意集镇只是一个民间称呼,不是一个政区区划。

周边的若干自然村,则要看情况划分行政村。因为行政村的人口不能差别太大,所以,散村和集村地区就有很大不同。散村地区往往是多个自然村画成一个行政村,集村地区则相反,完全一体的单个自然村也会被肢解为多个行政村。

建制镇乡村和自然镇村的区别,我们可以还是用太湖平原,华北平原来说明。

太湖平原的自然镇比较大,且是纯粹商业聚落,所以一般只有建制镇,没有建制乡,建制镇驻地往往均为社区且有多个,建制镇的镇名就是这个自然镇的镇名。

周边则是数个行政村,每个村由好几个自然村组成,行政村村名基本由村委驻地所在的自然村决定。

有时候,村委驻地不是狭义的自然村,而是一个街区非常小的自然镇,这样就也会以某某集镇称呼。

例如,太湖建制镇由太湖一个自然镇,陈家埭,沈家角,王家桥等多个自然村组成,太湖自然镇设向阳社区,建设社区两个社区。

太湖镇政府驻向阳社区,整个自然镇俗称太湖镇,不称集镇。

陈家埭,沈家角,王家桥组成王家桥村行政村,村委驻地王家桥自然村,此地有王家桥集镇。

乡非_乡野小神医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乡村小春医免费阅读百度

华北平原的自然镇也比较大,但是街区很小,建制镇,建制乡并存,建制镇的自然镇往往也都是一个或者几个行政村,建制镇的镇名,建制乡的乡名一般就是这个自然镇的镇名。

周边也是数个行政村,但和太湖平原相反,一般是一个或者多个行政村对应一个自然村。

对于这种单个自然镇或者自然村分拆成多个行政村的情况,行政村的名字就多只能使用“东西”“南北”“前后”“一二”来加在自然镇或者自然村的名字之上来命名。

例如,马店建制镇由马店一个自然镇,王家庄,刘家庄,赵孙庄等多个自然村组成。马店自然镇分东马店村,西马店村两个行政村,无社区。

马店建制镇政府驻东马店村,整个自然镇又通常俗称马店集镇。

王家庄则单独组成王家庄村行政村,刘家庄单独组成刘家庄村行政村,赵孙庄分成前赵孙庄村,后赵孙庄村两个行政村。

附录:如何看待传统社会的城关镇

城关镇是县城所在地,其基本不带农业聚落色彩,但并不能说是纯粹的商业聚落,因为城关镇的形成有官方行政行为的强烈影响,而不是民间的商业活动。这个意义上,它也不能说是一个自然镇。

实际上,城关镇本身这个名字也可以体现出它政商混杂的聚落特点,所谓城,就是指城墙包围的部分,内部主要是“衙区”,布满了各种行政机构,是一个行政聚落;而所谓关,则是指关厢,往往是城墙外的“街区”,这里就显然是商业聚落了。

而城墙内虽然也存在“街区”,但他最初始是为“衙区”的官吏士绅服务,而不是四周乡村的庶民,实质上依然是附属于行政聚落的,这和城墙外“街区”面向的对象不同。

因此,如果我们将城墙内政治聚落的“衙区”视为“城”,城墙外商业聚落的”街区”视为“市”,那么城关镇就是一个“城市”,是一个政商混杂的聚落。

这个意义上,我们传统上将县城,府城,省城称为“城市”是非常贴切的,只不过这些聚落的商业聚落规模要比自然镇大的多,所以我们又把他们称为“都市”,意思是“超级大市”。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