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为什么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作战方式

历史 网编 2024-02-03 12:27 121 0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动猛烈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

11月8日,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毛泽东致电八路军领导人,强调:“太原失后,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这一阶段游击战争将以八路军为主体,其他则附于八路军,这是华北总的形势。”因此,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共中央就确立了坚持敌后游击战的基本方针。

新四军和八路军_新四军编入八路军_1940年新四军与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将游击战作为主要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讲是敌强我弱这一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同时,我国是大国,地域广大,日本虽是强敌但兵力有限,只可能占领城市与重要交通沿线,这就为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供了生机和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八路军挺进华北作战取得第一次大胜利是平型关战斗。此战共歼灭日军一千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两百辆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1940年新四军与八路军_新四军编入八路军_新四军和八路军

参加平型关战斗的八路军第115师有第343旅两个团、第344旅一个团约6000人(当时八路军每师两旅,每旅两团)。进入第115师伏击圈的日军部队有两部分,即新庄淳中佐率领的第六兵站汽车队约500余人,桥本中佐临时指挥的辎重大车队近600人。进入伏击圈的日军被压缩包围在两山之间的山谷里,因为两支日军是汽车队和辎重大车队,因而不全是战斗人员,但仍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敌我双方激战6小时才解决战斗。

指挥平型关战斗的第115师师长林彪在战后总结说:“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作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

新四军编入八路军_1940年新四军与八路军_新四军和八路军

平型关战斗是典型的伏击战,八路军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形,但在战斗中仍付出重大牺牲。战斗中我全部伤亡约一千五百余人。这场战斗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平型关这样的战斗固然可以提振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如果始终采用这样的作战方式,这样若干次大的战斗下来,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林彪在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特别提出:“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之后,虽然八路军、新四军得到了大的发展,但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唯有游击战才能在消灭敌人的同时保存自己。正如周恩来后来所说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敌人装备好,我们只好上山,开展山地游击战。”

1940年新四军与八路军_新四军编入八路军_新四军和八路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八路军的战略展开,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性不断得到验证。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以“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依据,全面系统阐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毛泽东从战略地位强调了游击战的重要性,这对促进抗日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连载十一)

1940年新四军与八路军_新四军编入八路军_新四军和八路军

(《中共党史知识问答》罗平汉主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