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长方体体积

科技 网编 2022-06-28 11:19 610 0

教学目标:

A类目标:学生独立完成课前挑战单:能结合“体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得到长方体体积公式。

B类目标:对长方体体积进行构造性证明。

C类目标:激发学生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板块:自我挑战,遭遇问题。

l课前挑战:

1.一只乌鸦渴了长方体的体积,它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你知道它会怎么办吗?乌鸦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2.制作或购买36个单位小积木(棱长可以是1cm或2cm),然后将这些小积木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积木,要求从最“薄”到最“厚(高)”依次把大积木摆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形状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大积木的体积是否发生改变?

指出每一个大积木的长、宽、高,以及表面积;

大积木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是何关系?

3.如何测量一个给定的长方体的体积?如果给你一个单位小正方体,你会测量吗?如果仅仅只给你一把直尺,你能测量吗?为什么?

4.请提出你感兴趣的新问题。

分析:

从学生的课前挑战单反馈来看,第1个问题学生都能感知到“体积”的存在,也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课上再聚焦“如何描述体积”,并在交流分享中意识到无论是固体(石头)、液体(水)、气体(空气)都具有体积;

第2个问题,在积木由“薄”到“厚”的过程中,大积木体积到底有没有变?表面积有没有变?班里有7个同学认为体积变了,课上再聚焦(再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观察到体积没有变,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课上进一步证明为什么“长方体体积=长×宽×高”除了操作证明,从“拉伸变换”的角度,如何进行构造性证明……

第二板块:聚焦问题,展开对话。

长方体的体积_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长方体的体积怎么算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乌鸦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呢?有位同学是这样描述的,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生1认同!就是石子占了水的空间,水位就会上升。

生2:也可以说因为瓶子的空间是有限的,往瓶里面放石子,石子就会占据水的空间,所以水就会上升!

师:“石子所占的位置,就是它的体积”,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3:石子本身有大小,放在哪里都会占一定的位置,也就是说占有一定的空间,它占有的空间就是它的体积。

师:噢,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水有没有体积?

生4:有!水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也具有体积!

师: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大家都点头默许)还有哪些物质具有“体积”呢?

生5:桌子也占据空间,也具有体积!还有人也有体积,高高胖胖的人就比瘦瘦小小的人的体积大!

(大家笑了)

生6:还有一些饮料、食用油等也都有体积!

生7:还有空气也有体积!

(大家听到他的发言有些惊讶!他继续解释)

比如一个气球,我们往它里面吹气,这个气球体积是不是会变大?为什么呢?不就是有空气进去占了空间吗……

师:有道理!看来无论是固体(石子)、液体(水)、还是气体(空气)都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它们都具有“体积”。

(达成共识:每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它的体积。)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对于这个长方体来说,它的体积怎么理解?

生8:就是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生9:对!也可以说这个长方体在我们这个教室里占了多大的空间。

师:能不能从“测量”的角度来描述一下“长方体体积”?

(我们在描述一个线段的长短时,其实就是“一维测量” ;在描述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属于“二维测量”……)

生10(举手):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属于“三维测量”,就是一个规则的(封闭的)三维图形所围成的空间的大小。

聚焦第2小题:

(把36个小积木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积木,在形状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大积木的体积是否发生改变?)

师:有同学认为“体积改变了,并且组合体由“薄”到“厚”,体积在慢慢增加”,你认同她的说法吗?

生11:不认同!我认为体积没有变化!因为无论你怎么摆,用的都是那36个小积木(每个小积木所占的空间是一定的),所以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生12:还真是这样,可我怎么感觉组合体越来越“高”了,占的空间应该越来越大呀……

生13:那是因为你没注意到“高”在变大时,它的“长”和“宽”在变小!

师:呵呵,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动手“摆一摆”,这次同时聚焦一下“长、宽、高”看它们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师:交流一下:“最薄”的摆法有哪些?

生14(举手):最薄的摆法就是只摆一层,如果是摆成长方体的话有这么几种摆法:可以是摆一排:长36,宽1,高1;也可以是摆两排:长18,宽2,高1;摆三排:长12,宽3,高1;摆四排:长9,宽4,高1,摆六排:长6,宽6,高1……

师:只摆一层,长、宽、高是如何变化的?

生15:只摆一层,高不变,长和宽一直在变,长变大时,宽就变小了!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长方体的体积怎么算_长方体的体积

师:如果摆两层呢?

生16:摆两层如果也摆成长方体的话,也是这样的变化规律!(长18,宽1,高2;长9,宽2,高2;长6,宽3,高2……)

生17:对!并且每一次长和宽变化时,只是形状和表面积在变。

师:表面为什么会变?

生18:因为摆的长方体形状不一样,遮住的小积木面的数量不一样,摆的越高,遮的小积木的面越多,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

师:照这样说的话,你觉得这些积木怎么摆,表面积就最大?

生19:一长排摆(长36,宽1,高1)的表面积最大,因为这样遮住的小积木的面最少。

师:一定是这样吗?还有没有表面积更大的摆法?

生20:可以把这些积木所有的面都露出来,只把积木的一条棱(或是顶点)碰在一起,这样表面积就最大了!

(哇!太有意思了,我们摆摆试一试)

师:组合体由“薄”到“厚”,长、宽、高变了,形状变了,表面积变了长方体的体积,体积……

生21:体积始终保持不变!无论长、宽、高怎么变化,它们总的个数都是36个积木。

生22:我还发现组合的每一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就等于大组合积木的体积(36)。

(学生纷纷应和“对,我们都发现了这个规律”)

师:能不能说组合成的大长方体的体积就是36 ?

生23:应该说把一个小积木当作一个“基准”,大组合积木的体积相当于36个这样的小积木的体积。

师: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刚才归纳出来的结论(长×宽×高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只是从特例中得出来的,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长方体的体积怎么算_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长方体的体积

生24:那就再拿个长方体验证。

师:如果拿出“一个给定的长方体”怎样测量它的体积?

生25:会!可以先找一个小正方体(比如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为“基准”,在长方体里摆,看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师:如果只给你一个小正方体呢?

生25:啊!只给一个小正方体,那怎么量……

生26:那只有靠想象了!

(大家笑了)

师:对的!只能靠想象了!有一种“构造性证明”就是靠想象——“拉伸变换”。

(学生惊讶:还真能靠想象来证明长方体体积的求法)

回想一下“一维度量”(长度)可以怎样通过拉伸变换求出它的长度?

生27:确定一个长度“基准”(比如一乍,一寸或1厘米),然后想象着把这个基准拉伸到和被测量的物体一样长(在基准的基础上进行拉伸变换),最后看拉伸的长度是多少个基准(基准为1厘米,拉伸的长度是几个这样的1厘米,基准确定了,拉伸的倍数确定了,物体的长度就确定了!)。

师:对的!那面积测量呢?如何通过“拉伸变换”求出它的面积?

生28:面积测量就是二维的拉伸变换,向两个维度(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拉伸变换:也是先确定一个基准“边长为1的单位小正方形”,先沿一个(水平)方向,拉伸到一个长度,如果拉伸的长度是基准的a倍,就是这一行有a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a×1;再沿另一个(竖直)方向进行拉伸变换,如果拉伸的长度是基准(同一个基准)的b倍,就是说每行有a个,现在有b行,一共是a×b个小正方形(基准)。

师:确实是这样,面积测量理解了,那体积测量可不可以也通过拉伸变换来测量呢?

生29:在面积测量“二维变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高”(变成三维测量),不过体积测量的基准是“棱长为1的单位小正方体”,先沿水平方向,拉伸倍数为a,就是一行有a个小正方体,那它的体积就是a×1;再沿竖直方向,拉伸倍数为b,就是说每行有a个小正方体,现在有b行,一共是a×b个小正方体(基准);再沿着高的方向,拉伸倍数为c,就是说,像刚才这样a列,b行的小正方体,有c层,一共有a×b×c个小正方体(基准)。

师:在拉伸变换中,我们的“基准”是任意的,只要找到“拉伸的长度”和基准的关系(几倍也就是拉伸系数),乘起来,我们就能求出它的体积……

(哇!好神奇呀!)

师:如果只有一把直尺子,你还能测量出长方体的体积吗?

生30:可以,把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想象成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并以它为一个基准,用尺子沿长的方向,量长方体的长是几个1厘米(也就是一行有几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再用尺子沿宽的方向,量出宽是几个1厘米(也就是有几行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然后沿高的方向,量出高是几个1厘米(也就是有几层这样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最后把它们的结果相乘,就可以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师:对的,如果沿着“长”的方向拉伸倍数为a,如果沿着“宽”的方向拉伸倍数为b,如果沿着“高”的方向拉伸倍数为h,那么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体积)就等于……

生:V=a×b×h

……

师:长方体体积公式我们推导出来了,那正方体的体积呢?

生3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a表示正方体棱长:V=a×a×a 。

第三板块:基于共识,拓展延伸。

师:我们再回到挑战单第1小题(“乌鸦喝水”的问题),水的体积你能不能测量出来?

生32:我们现在已经会测长方体的体积了,如果把这些水倒进长方体容器里,不就知道了水的长、宽、高了吗,然后就能求出水的体积了。

生33:对呀!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倒进长方体容器里,它就是长方体的形状,量出水的长、宽、高乘起来就是水的体积。

师:有道理。那石头的体积你也能测出来吗?

生34:这个有点麻烦,可以把石头放水里……

生35:对,给长方体里放些水,再把石头放进去,然后看多了多少水。

师:你的想法很奇特,能不能测出石头的体积,需要实验,需要验证,可以先列出个测量方案,再观察记录,下节课我们再接着交流。

数学活动课掠影:

评论区